贺绍俊对《群马》赞赏不已。他认为,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实验性,创造了一种纯粹的倾诉效果。通过这种排山倒海式的叙述,充分彰显了“群马”和群马背后50年的人事和历史。高贵、优雅,奔腾着英雄血液的马,高亢而明亮,寓意着我们曾经有过的经过战火洗炼过的布尔什维克式理想。小说将马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交织在一起,就是要讲述理想所遭遇的故事,或者说理想的变异。因此他要在小说中创造一个群马的世界,在这个世界里,理想始终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。他看到了我们的历史和现实,不仅有人的世界,也有马的世界,不仅有现实中的复杂和卑贱,也有理想中的单纯和高贵。
《小说选刊》副主编顾建平,则从小说的神性特质、隐喻色彩、群马精神等角度予以了新颖的解读。他认为,小说中设定的叙述者“巡夜人”,在明暗交错的独白性叙事中起到了对人类历史命运的观照作用,他既是小说的观察者,又是参与者,但间离在小说文本内外,像一个通灵的信使。
与会专家还分别从不同视角对《群马》进行了深入的解读。何凯旋认为,海明威硬汉式的短句和福克纳、乔伊斯逻辑性极强的狂欢式长句的叠加,构成了小说的佩德罗·巴拉莫精神,达到了一种人鬼不分的自由之境。徐刚指出,其历史讲述缝隙中,有一种理想化的浪漫逻辑在回响。聂梦、刘诗宇、王朝军,对小说的复调性和废墟美学,对坚守语言的敏感性自治,对深藏在其壮怀激烈气韵中的集体无意识给予了高度评价,称赞其为一部里程碑式作品。
陈鹏在最后的致谢环节,回答了媒体提问。他表示:“群马的形象,在我脑海中奔腾。我想在这个小说注入全部的情感。在情感面前,所有的技法和难度都不重要了。情感是这个小说的核心密码。”
作者简介:
陈鹏,1975年生于昆明,二级运动员(足球),云南省作协副主席,昆明作家作协主席,小说家,曾获十月文学奖、湄公河文学奖、华语青年作家奖等多种奖项。出版有中篇小说选《绝杀》《去年冬天》《向死之先》,长篇小说《刀》《那年,我们在阿维尼翁》,足球短篇集《谁不热爱保罗•斯科尔斯》等,多部作品被译为西班牙语、法语。
来源:都市时报
全媒体记者:闫钰
编辑:汤维
审核:朱家吉
二审:钟玲
终审:付晓海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