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年独家|吕雅雯:在缅甸教体操的中国姑娘

吕雅雯,或许大家还记得这个十二运上的贵州姑娘。退役后的她,成为了贵师大体育学院的一名大学生。

2017年通过国家青年志愿者项目选拔,雅雯远赴缅甸曼德勒支教,在ISPE运动学校培养基层体操人才。

在缅甸当教练是怎样一种体验?今天光年就带大家走进这位在缅甸教体操的中国姑娘的故事。

题记

(雅雯和运动学校的学生在一起。)

转变中的缅甸

缅甸,这个坐落在中南半岛的佛教国家,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。“缅”意指遥远,“甸”表示郊外,“遥远的郊外”,成了古代中国人对这片土地最广泛使用的称谓。在二战后漫长的军政府主政时期,这个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。其2004年的人均年收入,甚至不及二战前的一半。一直到2011年总统登盛上台,缅甸实现全面的经济改革与开放,国家发展才迎来转机。随着外资的涌入,货币政策的改革,大量基建项目的实施,这个古老东南亚国家的国民经济,才逐渐焕发生机和活力。

(曼德勒的夕阳。)

边缘化的体操事业

在人们的印象中,缅甸从来不是一个体育强国。动荡的政局,落后的基础设施,都难以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。自60年代举办过两次东南亚运动会过后,一直到四十多年后的2013,缅甸才又一次成为东南亚运动会的主办国。而在刚结束不久的2017东南亚运动会上,缅甸仅获得7枚金牌。同为东盟国家的马来西亚,收获145枚金牌,323面奖牌。连毗邻缅甸的泰国,亦有72面金牌的斩获。

在长期被忽视的体育事业当中,体操,更是边缘中的边缘。在缅甸主办2013年内比都东南亚运动会时,甚至一举将体操连同沙滩排球、网球等项目踢出运动会,换上缅甸擅长的藤球、缅甸象棋,理由是缺乏必要的器材和设备。此举在当年引发极大争议,毕竟体操是奥运项目,也是马来西亚、越南、菲律宾等国在东南亚运动会的夺金大项。2012年的新闻报道过有中国体操教练受邀在缅甸协助训练体操国手,备战13年的东南亚运动会。而最终项目被踢,想必对在该国艰难耕耘的体操人来说,是不小的打击。

新政府的改革

这种体操项目长期受忽视的局面近年迎来一些转机。昂山素季领衔的全民盟(NLD)掌权后,将体育精英运动员的培养提上议程。NLD首先精简政府机构,将体育部和健康部合并,并且大力支持体育教育的发展。而培养体育人才的关键机构,就是散落缅甸全国各地的ISPE运动学校(Institut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)。

最早的ISPE学校1995年开设在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,旨在培养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,开设的项目包括武术、游泳、足球、体操等。目前全国有四所ISPE运动学校,合计容纳3000多名运动员进行专业训练。昂山政府已着手扩大ISPE的规模,并计划在首都内比都开设体育大学。此前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于没有适合的器材,也没有合格的教练。为了解决问题,新建的体育与健康部把目光投向海外,引进国外教师的同时,也派遣国内教练到韩国中国等地接受专业培训。此外,也大举从海外引进先进的运动训练器材和设备。

在国家开放的大背景下,缅甸体操协会积极寻求国际支持,推动体操事业的发展。其中很重要的一环,就是同中国这个体操强国合作,引进中国专业体操教练,为缅甸培养年轻体操人才。而缅甸是我国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支点国家,援助缅甸的体育事业,也是彰显我国外交软实力的重要环节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吕雅雯,就是身处中缅体操合作第一线,只身赴缅甸曼德勒ISPE运动学校支教的一位中国退役运动员。

(雅雯的生活照。)

雅雯的缅甸执教故事

雅雯96年出生,是贵州省队的运动员,参加过09和13年两届全运会,曾进入国家队训练,2011年通健将。13年退役后就读于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,目前还是在校大学生。体操迷们应该都还记得这个跳步规范的姑娘,印象中杠子上的E转、叶戈尔、特卡,木头上的小拉,做的都不错的。

(转自百度百科的两张图。)

今年年初的时候,她响应学校号召,报名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缅甸项目,顺利通过选拔,前往曼德勒ISPE运动学校开展半年的专业体操教学。在缅甸教体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雅雯说,教学内容其实和国内差不多,虽然不算是专业队,但运动员也算是半专业,还是会很多动作的,学生水平不一,有的比较好,有的差一点。

(雅雯在运动学校的教学掠影。)

(出早操的体校学生们。)

根据缅甸政府体育和健康部的介绍,IPSE运动学校专注体育教学的同时,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。所以,雅雯说,她在曼德勒每天的日程基本是这样的:每天早上6点训练到7点或7点半,然后学生去吃早饭和上文化课,下午4点开始训练,练到6点。6点以后,则还有外面来到这个学校训练的学生,从6点半一直上到8点。还是相当辛苦的。

(教学掠影。)

(雅雯和缅甸师生的合照。)

相比那些在发达国家任教的体操教练,雅雯一个人在缅甸,需要克服的困难比我们想像的多。缅甸电力不稳是普遍现象,隔三差五就停电。缺乏基本的药品、医疗条件。语言是个大问题,缅语很难,要短时间学会不容易。校长帮雅雯找了一个翻译,但翻译毕竟不能24小时跟在身边。没有翻译的时候,雅雯就用英语加着肢体语言和队员比划动作,一来二去,也能沟通明白。虽然图片里看着简陋,但雅雯说其实住的还不错,就是吃的方面不太习惯,缅甸菜和中国菜烹饪方法很不一样。看着雅雯发来的图片,物资的贫乏、生活条件的简陋,我们不易想像。

(运动学校的环境。)

雅雯偶尔在微博说说自己想家的心情,说说工作上的困难,还有作为退役运动员的伤病。但体操队出来的姑娘是很能坚强,吃苦的,她并没有过多向我们抱怨沟通的不易,工作的辛劳,条件的艰苦。相反,她更乐意跟我们聊工作上开心的事情,她说小孩子们都挺好学的,虽然沟通有点困难,但他们都会主动找她沟通,向她学习。

(和学生们在一起~)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她也和缅甸的师生越来越有默契,从陌生到现在的熟悉,相互学习,是很开心的事情。半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,雅雯立志要让自己的学生学会更多的动作,她自嘲说,自己工作“比这里的教练还积极”。

(成长中的缅甸体操小选手。)

在异乡教学的日子和练体操的时光一样,有苦也有甜,但以后都将成为精彩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。小编很佩服雅雯姑娘,自己也还是个90后的大学生,就一个人在遥远的异乡缅甸扎根基层,全心全意培养体操人才。也用自身的行动,当国民外交的使者,为两国的友谊做出最最实际的贡献。或许未来真的有一天,雅雯教过的缅甸孩子能站上国际赛场,相信那时候,她一定会非常非常开心吧。祝姑娘在缅甸剩下的教学时光平安顺利。 一起为她点赞!

苏炳添夺冠,回应:这是“最后一场”......
杨兴新赴澳揭众威卫冕季 中国拳手首争夺OPBF金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