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昨天火箭主场131:115战胜太阳的比赛中,火箭队今年的37号新秀齐纳努-欧努阿库获得出场机会,并且获得罚球,从而施展了他的经典“端尿盆式”罚球,引来了队友及观众的阵阵笑声。其实,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欧努阿库这样罚球了,在今年10月13号NBA中国赛北京站比赛中,欧努阿库也曾获得两次罚球机会。值得注意的是:这四次罚球,欧努阿库全部命中。
那么,“端尿盆式”这样一个我们广为熟知但并不会使用的罚球招式是如何存在的呢?
在我们中国球迷的印象里,“端尿盆式”罚球第一次出现是在日本著名漫画《灌篮高手》里,那里的中锋樱木花道就是使用的这一招式进行罚球,虽然动作滑稽,但整体命中率却很高。
在NBA,“端尿盆”的发明者现在无从考证,但这一奇特的姿势却是在老巴里的手中发扬光大,从不受人待见的雕虫小技一跃变成了NBA的热门话题。
巴里作为NBA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,被誉为“嗜血得分机器”。他拥有总冠军、总决赛MVP、最佳阵容球员、篮球名人堂等等荣誉。从1965年进入NBA到1980年退役,采用独特“端尿盆”罚球的他职业生涯罚球命中率高达90%,而在1978-1979赛季,他更是全年只投丢了9个罚球,命中率高达94.7%。
众所周知,在NBA中,很多内线球员由于上肢力量太过强大,因此在罚球时往往无法细腻的控制力度,罚球就成了他们唯一的软肋。像奥尼尔、霍华德、小乔丹等。
在“上古时期”,一些NBA球员也曾跟风“端起过尿盆”。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老牌篮球“皇帝”张伯伦。长久以来,罚球一直是他的软肋,在奥尼尔之前,张伯伦所保持的单场10罚全失记录,40年无人可憾。
为了提高自己可怜的罚球,张伯伦决心向老巴里学习,创造了“端尿盆”的进化版--“泼水式”。你还别说,这还是有一定作用,在张伯伦创造100分壮举的那场比赛,他就32罚28中。最近几年,“鸟人”安德森也在一场对阵湖人的比赛中使用过这招,当时他手腕受伤,但缠着绷带的他凭借这个姿势也2罚1中。
可是如今的NBA赛场,“端尿盆式”罚球已经基本灭绝了。由于姿势太过滑稽丑陋,很多球员宁愿罚不进也不愿意被人嘲笑。活塞队的中锋德拉蒙德就曾在2013年表示,虽然自己的罚球命中率低,但也不会学习老巴里的罚球,因为那实在太“娘”了。而大鲨鱼奥尼尔也曾直言,宁愿罚球命中率再低点儿,也不要学习“端尿盆式”。
对于自己技术的“失传”,老巴里感到非常忧心。“一个职业球员的罚球命中率低于80%是荒唐的,像奥尼尔这种罚球能力比较糟糕的球员当初就该采用这个技术。”
老巴里还曾向霍华德推荐过“端尿盆式”罚球,可惜对方并不感兴趣。而有一段时间詹姆斯罚球命中率下降,希望找巴里指点,但“皇帝”的前提是绝不学“端尿盆式”。
虽然“端尿盆式”罚球并不被大家所接受,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它在篮球技术层面上还是很有用的。
很多朋友在日常打球时,也会遭遇罚球不稳的情况,“端尿盆式”也许是很好的解决方案。“当你平时走路时,会把双手高举过顶吗?那是人的自然状态吗?你要从一个完全自然的姿势开始投篮,把双手放低,置于一个非常放松的位置。你将有两只手控制皮球飞行的轨迹,在球出手的时候要有一个轻微向上抖腕的动作,为球附加一定的旋转。这样投出去的球就会柔顺得多。”2013年老巴里在接受SB&NATION采访时,表示这一姿势非常具有“科学性”,之所以没什么人用,只是因为大家有偏见。
影响球员罚球命中率的因素有很多,包括呼吸、力量、出手姿势、弧度等。而大个子球员由于出手点太高、力量太太,因此命中率低下。如果使用“端尿盆式”,降低出手点,也更好的控制球的弧度,命中率也就大大增加了。
现在看来,欧努阿库的出现算是继承了老巴里的这套近乎失传的NBA绝学,也在试图证明着这个方式的成功性。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,观众和球员们会渐渐接受和采纳这项技术,毕竟篮球运动的最终目的,就是将皮球放进篮筐。